当前位置: 首页 > 篮球 > NBA

休斯顿火箭:被迫裸奔

2025-11-04 18:29:54
来源:直播吧

历史是一个循环,5年前火箭送走卡佩拉换回科温顿等筹码,以中锋裸奔的姿态冲向几乎必然的失败,而当卡佩拉5年后重回休斯顿时,火箭却又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裸奔——只不过,相比当年在薪金空间暴雷前自欺欺人的决绝,这次招来杜兰特本想大干一场的火箭却是被迫光屁股,多少带点天意弄人的无奈。

活人不会被尿憋死,乌度卡也是,他原本想用超级巨大化阵容硬顶,但结果并不好——没有首发控卫的火箭队开局就喜提两连败,而且输的都还是比较不想输的对手(一个是目标对手卫冕冠军雷霆,一个是因为风雪哥相互吵了好几年的活塞),宣告这种企图一力降十会的思路完全破产。

从第三场开始,乌度卡开始改变首发重用奥科吉,火箭旋即迎来三场辉煌的大胜,场均净胜分高达28分,进攻效率冲到联盟榜首,一时间给人一种脱胎换骨之感。

这样看来,没控卫似乎好像也没问题?

客观世界遵循最基本的等价交换定律,改变中的火箭提升了一些性能,自然也付出了一些代价。5场比赛打完,火箭的进攻一飞冲天,可作为立身之本的防守却一路滑跪到联盟均值以下。

当然,对于阵容大换血的球队来说开局两连败不是世界末日,三连胜也存在对手的竞争力不足阵容克制背靠背状态等客观因素,我们不去过早的下定论,只谈谈当下这支无控卫裸奔的火箭所遭遇的麻烦,以及他们的应对方案。

去年外围三大防守人去其二影响确实颇大,而迁就双塔的蹩脚联防则完全可以用不着调来形容。

这一切还是要先回到受伤的范弗利特——少一个范弗利特不是简单阵容轮换的问题,而是对火箭整个进攻体系的釜底抽薪。

早在二十年前,高位挡拆就逐步取代了背身发起的inside-out成为了联盟最主流的进攻起手式,而到了空间更宽阔,更推崇制造局部错位的当下,以控卫和核心的高位进攻发起则几乎充斥着每一个阵地战回合——无论你是以什么类型什么位置的球星作为核心,高位挡拆做为前置成本最低的开发手段,一定是最常见进攻起手式。

在这种情况下,一支球队没有真正的1号位,甚至没有真正的2号位,理论上他们的进攻开发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对于火箭的困境,我相信乌度卡自然是心知肚明,而他最先想到的办法就是用上赛季已经开始客串一号位的阿门-汤普森来打首发1号位——在理想状态下,阿门-汤普森一边发挥自己锋线身材的压迫能力提升防守+反击,一边磨炼自己的投篮和控运,火箭大概可以在阵痛磨合后得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收获——毕竟字母哥早年也是这么练的。

不过有一说一,阿门高中的时候真打过控卫

然而现实却并不如预期美好,仅靠冲击力不能让阿门真正意义上胜任1号位,由于缺乏投射威胁,阿门-汤普森频繁在上线被放投,打挡拆对手也是清一色从后绕过掩护人,下线则是坚决沉退,再加上阿门没有稳定的控卫技术(主要指近筐终结+基本控运,这两项缺陷决定了他无法像其他投射平庸的控卫一样在中近距离活球保持三威胁来拉扯防线),使得他的高位挡拆容易变成只有杀篮下一锤子买卖。

虽然阿门不是只会冲刺不知道刹车的莽夫,但如果每次刹车都是伴随着停球,他的进攻和球队很容易脱节。

为了弥补阿门的问题,申京接管了部分进攻发起的工作,身为火龙系中锋,兼具传控能力是标配,正如去年季后赛我们看到约基奇频频像一个侧翼球员一样在三分线外面框开展进攻一样,申京本赛季发起进攻的位置也在不断上提,无论是三分线外和外线球员之间的逆向挡拆,还是在长两分位置(16尺至三分线)就开始侧身背打碾着防守人推进,都是火箭比赛中常见节目。

显然,在失去了范弗利特之后,申京成了球队唯一可以活球纵向压缩对手防线,且保持有效出球能力的球员,这也让他的比赛影响力成为了球队断档第一。

申京现在22.2分8.4篮板7.6助攻,命中率47.3%

然而,身高位置的天然匹配毕竟是篮球世界难以颠破的物理规律,无论去年的约奇也好,今年的申京也好,不管身手再怎么全面,护球再怎么优秀,他们的底色还是内线,他们的机动性决定了他们无法像后卫那样去策动挡拆,对手的绕防和延误可以很轻松的让原始对位人继续回到他们面前,最终那些逆向挡拆很大一部分变成了直接挑战初始对为人的iso。

理论上,相比持球从弧顶打到底线,申京更应该做的是作为挡拆掩护人来展现他出色的上线支援能力,尤其是拥有了杜兰特后。但由于伤病,火箭有大量的双塔使用时间,并且考虑到亚当斯的卡位能力非中锋球员无法匹配,因此申京总会被一些侧翼球员防守,这个时候他的挡拆掩护人价值一定程度也会被错位的优势稀释。可以说阵容的畸形似乎并不允许申京回归到真正的5号位上去。

那么,没有申京帮忙,杜兰特能独自解决上线开发问题吗?

说实话我认为不太能,我们都知道杜兰特老了,慢了,他当然还是具有相当的挡拆持球投的威胁,但他运球重心高+爆发力的退化让他很难轻松突破45度方向的刷卡协防,容易被逼停球,又无法像申京那样靠力量和对抗碾着人朝里走,结果就是一旦对手防守上强度,杜兰特往往会被赶到越来越高的位置发起挡拆。

而在远离三分线的位置,杜兰特并不具备在夹击形成前加速摆脱的能力,为了不失误他必须第一时间出球。如果接应不及,那杜兰特的上线开发就很容易被破坏,甚至直接被凶狠的包夹赶出比赛之外,比如输给活塞关键时刻和申京的两次连线就是如此…

根据官网提供的数据,杜兰特本赛季运球3次以内的出手有9.4次,3次及以上是6.2;而上赛季这个数据分别是11次和7.1次;更早一年是11.7和7.4。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火箭打单中锋的时刻,申京也不能大量去扮演5号位掩护人的角色去和杜兰特挡拆、手递手二人转(不包括申京给杜兰特做flare、cross,stagger等无球掩护,在移动过程中夹击无球人是过于冒险的)。因为一旦对手决定用极端防守去夹击持球人,随后两翼回收中路,你不能只有把命运交给三分手感这一招(尤其当你是火箭队)。你必须让杜兰特和申京互为牵制,各自扮演彼此的接应点。

以上这些回合的战术目的,实际上是确保杜申二人在有效威胁位置且拉开了足够距离可以彼此牵制,反面例子就是打凯尔特人第一节的如下回合。

不建议杜兰特腰位单打,申京上线接应,因为没有拉开足够的位置,杜兰特要位不能像内线那么深,申京单纯三分线牵制力也有限。

从这点来看,越是关键时刻,火箭其他配角球员在三分线外的接应能力就越重要,奥科吉作为后卫取代亚当斯上首发在进攻端的逻辑也正是如此(虽然他上场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防守端火箭的超大阵容破产,这种情况有点类似去年太阳上五小阵容保防守能力——虽然荒谬,但确实有效)

于是,现在火箭现在基于没有合格控卫基础上的进攻思路就清晰了:首先,两位核心杜兰特和申京不需要过度连线,而是彼此牵制接应,确保对方不会被对手的包夹直接一波夹死。

而其他角色球员,则必须保证接应的效率,比如贾巴里-史密斯,作为第三点,他时常被刻意安排在强侧和弧顶做接应(有别于时不时朝弱侧底线反跑的伊森),他的空位把握度以及面对半空位时的接球进攻直接决定了能否给核心球员松绑;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人则要为一次进攻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可能性,伊森需要用底线反切将他的活力尽可能多的展现在阵地战;谢泼德目前只能打1号位定点射手,他要做的就是把球投进……至于像阿门奥科吉这样的球员……就看运气抽信息吧(不过他们可以保证一定的转换反击强度)

简而言之,失去了范弗利特,让火箭的上线开发雪上加霜,但依赖申京和杜兰特的个人能力互为牵制,阿门偶尔为之的上线撕裂+赖以生存的进攻篮板作为基本盘,再辅以史密斯们暂时的外围回应能力,让火箭还是维持住了基本的体面。

不过赛季还很长,这个比赛逻辑能否一直延续下去,还是需要等待一些真正的强手检验。裸奔不长久,风吹屁屁凉,五年前的火箭殷鉴不远,更稳妥的办法自然还是趁着常规赛还有时间,赶紧先找个能打的正牌后卫来,把裤子穿上再说吧……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体工队长”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最新资讯
最新录像
最新集锦
热词推荐